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医用多糖止血愈合海绵辅助敷料的阻菌作用(2)

时间:2014-10-29 11:51 点击:
1.4 半潮湿条件下的阻菌性能实验 半潮湿条件是指材料的一面是湿的材料条件,即敷料外部有水分浸湿的情况。用20~25℃的营养肉汤培养粘质沙雷菌24 h,获得菌含量约109个/mL。将无菌敷料 (60 mm60 mm方形)平置于无

  1.4 半潮湿条件下的阻菌性能实验

  半潮湿条件是指材料的一面是湿的材料条件,即敷料外部有水分浸湿的情况。用20~25℃的营养肉汤培养粘质沙雷菌24 h,获得菌含量约109个/mL。将无菌敷料 (60 mm×60 mm方形)平置于无菌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用无菌移液管向敷料上滴5滴(0.2 mL/滴,四角部和中央各一滴)培养菌液。置20~25℃下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用无菌移液管从敷料上将培养菌液吸除,用无菌镊子将敷料从琼脂表面取下。将培养皿置20~25℃下培养24 h。检查培养皿,观察敷料覆盖的表面积内是否有粘质沙雷菌生长。每组敷料连续操作3次。溶藻弧菌实验方法同上。

  1.5 潮湿条件下的阻菌性能实验

  潮湿条件是指材料的两面都是湿的材料条件。用20~25℃的营养肉汤培养粘质沙雷菌24 h,获得菌含量约109个/mL。以无菌操作,向无菌培养皿中注入约20 mL无菌营养肉汤,在皿口覆盖一片无菌敷料,使其下部完全接触培养基,向敷料上注入约10 mL菌液,盖上培养皿盖,室温下放置24 h。24 h后移除粘质沙雷菌液,去除敷料,加盖,置20~25℃下培养24 h。检查营养肉汤中是否有粘质沙雷菌生长。每组敷料连续操作3次。溶藻弧菌实验方法同上。

  2 结果

  2.1 隔菌性能实验

  如图1所示,刚揭去敷料时及揭去敷料继续培养24 h后,实验组敷料及对照组敷料的培养基中心原敷料覆盖处无菌落生长,而其余部分则长满细菌,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界线。重复实验3次,结果相同。

  a:实验敷料贴于培养基上,喷过金葡菌气溶胶后培养24 h,可见菌落呈金黄色;b:揭去实验敷料,再培养24 h后,见培养基中心原敷料覆盖处无菌落生长,而其余部分则长满细菌,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界线;c:对照组敷料的实验结果相似

  图1 隔菌性能实验结果

  2.2 低水分条件下的阻菌性能实验

  实验组敷料在低水分条件下阻隔粘质沙雷菌或溶藻弧菌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重复3次均相同,图2c可见菌落未能透过实验组敷料生长,说明实验组敷料在低水分条件下具有阻菌性能。

  对照组敷料在低水分条件下阻隔粘质沙雷菌或溶藻弧菌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重复3次均相同,图3c可见细菌透过实验敷料生长,说明对照组敷料在低水分条件下无阻菌性能。

  a:琼脂糖培养皿上接种×形菌液,培养24 h后的状态,然后覆盖实验敷料;b:将敷料和培养基倒置于羊血琼脂平皿上,继续培养24 h;c:取下上层的普通培养基和敷料,再培养24 h,可见羊血琼脂平皿上无菌落生长

  图2 低水分条件下实验敷料的阻菌性能实验结果

  a:琼脂糖培养皿上接种×形菌液,培养24 h后的状态,然后覆盖对照敷料;b:将敷料和培养基倒置于羊血琼脂平皿上,继续培养24 h;c:取下上层的普通培养基和敷料,再培养24 h,可见羊血琼脂平皿上长满菌落

  图3 低水分条件下对照组敷料的阻菌性能实验结果

  2.3 半潮湿条件下的阻菌性能实验

  半潮湿条件是指材料的一面是湿的条件,即敷料外部有水分浸湿的情况。由图4可见,培养基上原实验敷料覆盖处无菌落生长,说明细菌无法穿透敷料,实验敷料在半潮湿条件下具有阻菌性能。

  由图5a可见,实验滴加的粘质沙雷菌菌液或溶藻弧菌菌液已经完全浸透对照组敷料;由图5b可见,培养基上原对照组敷料覆盖处菌落生长,并且由于对照敷料本身对菌液的吸收和扩散作用,菌落生长的形状基本符合敷料的形状,说明在半潮湿条件下,对照组敷料无阻菌性能。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对照敷料一面潮湿后,本身对水分有毛细的吸力作用,水分使样品内部结构疏松,网孔增大,对菌落阻力减小,造成菌落透过对照组敷料而在培养基上生长。

  a:实验敷料上滴加菌液后培养24 h的状态;b:揭去敷料后再培养24 h的状态,培养基上未见菌落生长

  图4 半潮湿条件下实验组敷料的阻菌性能实验结果

  a:对照组敷料上滴加菌液后培养24 h的状态;b:揭去敷料再培养24 h后的状态,可见菌落长满敷料覆盖处的绝大部分

  图5 半潮湿条件下对照组敷料的阻菌性能实验结果

  2.4 潮湿条件下的阻菌性能实验

  潮湿条件是指材料的两面都是湿的材料条件。实验组敷料在潮湿条件下阻隔粘质沙雷菌或溶藻弧菌的实验均重复3次,每次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菌液未能透过实验组敷料,说明实验组敷料在潮湿条件下具有阻菌性能。

  对照组敷料在潮湿条件下阻隔粘质沙雷菌或溶藻弧菌的实验也重复3次,每次结果相同,如图7所示。由图7a可见室温放置24 h后菌液已经浸透对照组敷料;图7b可见,原清澈的营养肉汤变浑浊,说明对照组敷料在潮湿条件下无阻菌性能。

  a:培养24 h后实验组敷料完好,菌液仍维持原状;b:取下敷料,再培养24 h后,见平皿中肉汤清澈

  图6 潮湿条件下实验组敷料的阻菌性能实验结果

  a:培养24 h后对照组敷料被浸透,其上的菌液消失;b:取下敷料,再培养24 h后,见平皿中肉汤浑浊

  图7 潮湿条件下对照组敷料的阻菌性能实验结果

  3 讨论

  临床上,患者创面的液体渗出量以及敷料的外部有无水分浸湿决定了接触性创面敷料的使用条件,大致可分为低水分条件、半潮湿条件或潮湿条件,在医药行业的国家标准YY/T 0471.5-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实验方法[1]中,按照上述三种不同条件制订了相应的实验方法,用以评价敷料的阻菌性能,本实验借鉴了行业标准[2]及既往文献[3]中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以外科伤口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及海水浸泡伤口中常见的溶藻弧菌为实验菌种,研究实验用辅助敷料的阻菌性能。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外环境的抵抗力在无芽胞菌中最强,能在干燥状态下生存,附着在尘埃颗粒和脱屑的上皮细胞上可造成空气源性感染。在人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带菌率为30%~50%,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故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来评价敷料的隔菌性能。在隔菌实验中,实验组敷料及对照组敷料的培养基中心原敷料覆盖处均无菌落生长,而其余部分则长满细菌,刚揭去敷料时的状态与揭去敷料继续培养24 h后的状态完全相同,说明是敷料本身的隔菌性能所致,并非敷料的接触抑制使菌落不生长。该项实验说明两种敷料均有隔菌效能,且重复性很好。对照组敷料为医用水刺无纺布,其屏障功能是通过微生物屏蔽层的无数条细纤维无规律纵横交错,形成等效孔径小于50 μm的小孔,从而达到阻菌的性能[4]。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